湘绣展 | 指尖上的“狮子王”

2019-09-19 来源:南山博物馆

湘绣展

拓展篇

指尖上的“狮子王”

一根绣花针,万千条绣线,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智慧,连缀着几千年的文明与传承。穿针引线之间,千万条彩线轻盈穿梭,绣出了中国独有的绚烂与世间的百态。

四大名绣各有秋千,湘绣作为其中之一,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湘绣

起源

湘绣发源于楚汉地区,最初是湖南地区的民间刺绣,深受楚汉、湖湘文化的影响。据史料上记载, 湘绣最初发源时, 农村的妇女们主要是用这种刺绣来装饰衣物, 制作荷包, 家境较为富裕的人也会用将这种刺绣来装饰在家里的摆件上。

在清末短短三十年间,湘绣逐渐与苏绣、粤绣、蜀绣齐名,跻身四大名绣之一,并且湘绣的艺术品和实用品都在海外受到热捧。

《雄狮》

毛珊

湘绣在四大名绣中是十分有特色的一种, 最为著名的是绣品的着色富有层次感, 绣品图案若画。主要以各种硬缎, 软缎, 蚕丝, 透明纱以及不同颜色的丝绒, 绒线为材料。

湘绣在针法上吸取了苏绣的套针加以发展, 以掺针为主, 它可以根据不同物体, 不同部位的不同纹理, 使用不同的针法, 十分奇妙, 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七十多种针法, 其中, 湘绣的一大特点是鬅毛针绣法, 这种绣法用的是比较粗的线, 几根线编织在一起, 集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 极具魅力, 它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湘绣的写实与美感,还吸引了其他绣种的关注与渴求。但为了保持湘绣的独有性,鬅毛针一直是湘绣的独门绝技。

鬅毛针、双面绣、双面异色异物绣

掺针

松针

展厅的针法展示墙

画绣

结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曾说:“有了好的画稿还必须要有好的刺绣,如果两者组合的好,才能绣出精品。我们刺绣的要求是绣出来以后超过画。”

传统湘绣以中国画为蓝本,这要求绣品的画、字、印和谐统一。就以刘爱云和杨应修创作《雄狮》作品为例,杨应修的雄狮绣稿打破了直接表示雄狮威武雄壮的画法,描绘出雄狮与幼崽刚柔相济的一面,他在创作时刻意想象和追求色彩、光泽的变化,来显现狮子的动态。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画绣结合的理念,将刘爱云的精湛绣法发挥了出来。

《雄狮》

刘爱云

刘爱云在刺绣雄狮的时候,采用湘绣独有的鬅毛针绣法,表现雄狮毛发的蓬松。用毛针法刺绣幼狮绒毛的柔软。为了表现湘绣优于纸画的质感,在绣狮子眼睛的时候,用了多种劈分极细的色线,以游针法将色线密密旋转,展现狮子眼球的光泽。

画稿与刺绣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幅经典之作,也为湘绣的中国画作品提供了更高的标准。这幅《雄狮》作品夺得了1982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品金杯奖,并且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展品欣赏

《饮水虎》

刘爱云

《豹》

毛珊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画绣结合,使得湘绣不再是局限于刺绣本身,而是站在更宽广的艺术平台。

湘绣记录着绚丽辉煌的古老文明,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应用价值历经千年而不衰。2006年,湘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了以传承为主题的历史时期,文化才能赓续流传。

- 展览时间 -

2019年9月6日——9月20日

- 展览地址 -

深圳市南山博物馆三层四号厅

动图 | 《湘绣保护》天津卫视

展品图 | 长沙市伊飞湘绣有限公司

南山博物馆

nanshanmuseum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