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沙河街道按照“党建引领、板块联动、文化融合、共治共享”的基本思路,通过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三带头”等要求,营造“全员抓党建、全业务大提升”的良好氛围,着眼解决民生“小微问题”,促进多元文化共融,积极打造以“有爱、向善、进取”为特色的幸福沙河。
1
白石洲东社区
促进党建融合,探索共治机制,
创建“友爱、互助、共享”城中村社区样板
白石洲东社区面积1.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9982人,其中非户籍人口占比94%,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密度大、居民缺乏归属感,是社区的三大痛点。社区党委不断促进党建融合,着眼居民的小事、急事、难事,立足打造“友爱、互助、共享”的城中村社区样板。
✍构建党建网格,探索共治机制。因历史原因,白石洲村未纳入白石洲片区旧改项目,村民心里落差大,持续反对社区综合治理长达三年。白石洲东社区党委针对白石洲村6个坊,创新成立6个“党员工作组”,实现村内党建网格全覆盖。每个工作组分别包含社区党委成员、原村部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利用本地党员的优势,对6个坊523位原村民逐一登门拜访,不断提升村民对社区党委的认可度。目前,白石洲东社区的综合治理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社区环境也一天天改善。
✍拓宽服务阵地,精准满足需求。由于白石洲北片区旧改,两个月时间内,白石洲村人口暴增4000余人,居民原有的活动空间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社区党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针对村内生活水平有限的群体,打造出“党群共享联谊馆”。馆内燃气、烤箱、冰箱等设备一应俱全,为居民举办生日会、朋友聚会等提供场地。“党群共享联谊馆”已逐渐成为凝聚民心的阵地,让村民心生温暖。
▲白石洲东社区“互助公社”启动仪式现场。
✍建设家园文化,打造友好社区。针对外来人口对社区缺乏归属感的问题,社区党委全力打造了“互助公社”。一方面“公社”把服务“请进来”,凝聚了“人心”。通过购买便民工具箱、折叠轮椅等设备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动员爱心机构、志愿者发挥特长,为居民提供义诊、维修家电等生活服务。依托便民服务的常态化开展,居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委周围。另一方面“公社”还把服务“送出去”,聚拢了“人气”。“互助公社”立足公益,经常发动爱心企业、人士募捐,在帮扶本社区的同时,还主动将捐赠物资送到了外省偏远山区。通过“互助公社”的桥梁作用,辖区内企业和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治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友爱、互助、共享”的社区氛围正逐渐形成。
2
白石洲西社区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探索物业小区治理新路径
白石洲西社区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高素质人员聚集,辖区教育资源丰富,但物业纠纷矛盾较多,部分老旧小区配套设施缺乏,社区服务环境有待完善。
▲白石洲西社区书记慰问群众。
✍推进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龙头作用。为增强小区治理核心主体力量,社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推选小区“五老”人员或居民党员为支部书记,重点吸收业委会委员、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楼栋长等担任支部委员;赋予小区党支部“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收集权、推荐权和监督权,全面增强小区党支部在小区的领导和服务能力。通过发动小区党员“亮身份”、输出“正能量”,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各小区党支部先后协调了6次邻里纠纷,形成7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小区党支部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今年9月,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等多方的努力下,成功帮助美庐锦园小区成立新业委会,解决多年难换届的问题。
▲白石洲西社区楼栋长培育项目开幕式现场。
✍组建物业共治联盟,创新小区治理模式。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了由小区物业公司、学校物业管理处等相关物业单位组成的物业共治联盟,实现社区“共治、共建、共管、共享”。联盟成立后,已成功建立3个服务阵地,开展6场交流学习活动,引导物业参与16次便民服务和8次公益活动,促进小区和谐稳定。
✍健全社区共治机制,精准服务居民群众。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党委推动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等主体参与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社区多元主体活力。通过多方联动,先后解决了桂苑、汇雅苑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依托社区艺术团党支部,共开展才艺表演6次,合唱培训20次;联动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文明城市创建、保护大沙河、垃圾分类等工作中先后开展59场活动,有效覆盖社区95%的居民。
来源:晶报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精彩推荐
1、《追寻》:南山原创力作,歌手平安激情演绎新时代“先行者之歌”
2、刚获地方政府创新奖,又登品牌强国盛典,这个周末南山火啦!
3、刚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传来喜讯!2019年度影响力盛典两项大奖花落南山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摄图网、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