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翻开这本南山社区小区战疫群英谱,为他们加油

2020-03-04 来源:创新南山

善战何必硝烟里,无声沙场亦英雄。

战“疫”当前,在深圳市南山区,有这样一群人,奋战在社区小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日夜坚守、奔波忙碌,每天做着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构筑起抵御疫情的稳固社区堤防。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即将到来的春天里,有他们忙碌着的最美身影。

日前,南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社区小区组选取了社区党委书记、下派干部、隔离值守人员等不同群体22人,对他或她进行白描勾勒,讲述抗疫路上的平凡故事。

翻开这本南山社区小区战疫群英谱,

让我们为最美的他们点赞、加油!

希望这些凡人微光,

像点点萤火汇成星河璀璨,

照亮生活,温暖你我。

一、社区书记篇

他们常年工作和生活在社区,他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到叮嘱督促社区居民多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从做好社区封闭管理,协助落实“四类人员”分类管理,到测体温、做消杀、清垃圾;他们不分昼夜、不顾严寒,从安排监督密切接触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到做好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服务,解决居民各种具体细微的生活难题……他们身先士卒、事事当先,被辖区群众亲切称呼为社区防疫一线的“贴心人”。

疫情不退  我们不退

——南头街道同乐社区党委书记欧阳镜明

作为一名在社区兢兢业业干了30多年的“老黄牛”,他处理过社区大大小小各种事务,但此次疫情来袭,他还是有些忧心忡忡。为此,他第一时间牵头组建由40余名党员组成的同乐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按照“一个小区工作小组就是一个战疫小分队”的原则,他组织党员干部在楼栋责任区等关键部位设置4个卡点,定人、定责、定时,严格执行“一问、二测、三申报、四安置”工作流程,全面掌握疫情发生地来深人员情况,引导居民疫情自主申报,确保排查全覆盖、无死角。为了让在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吃得放心,他走进市场为大家采买。“您要买什么东西,打个社区服务热线就行,或在微信里列清单,我们帮您买,放家门口。”“专职跑腿”已成为他的日常工作。当他得知建工村居民王先生正为疫情期间无法找到医务人员更换80岁瘫痪母亲的尿管而发愁时,立刻挤出时间与社区小区三人组商量解决办法,仅用8分钟便成功协调南山区派到社区采集咽拭子的护士朱泓插空到王先生家中,为瘫痪老人顺利换了管。居民王先生含着泪说:“这个时候你们还能来,我心里有底了,真是要感谢社区党委啊!”在欧阳镜明看来,自己敲开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

坚守一线的“多面书记”

——南山街道南光社区党委书记张霞鸿

疫情发生后,原本休假在江西老家的张震鸿匆匆赶回深圳,大年初二就投入战斗,因为他放心不下他在深圳这个有24 个老旧小区、7栋商业楼宇、2个城中村和1个工业园,4.1万居民的“社区大家”。他发动辖区物业、社康、辖区警、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160人的“护卫队”,成立防控疫情组、数据采集组、三位一体核查组、物业管理组、城中村防控组、志愿者服务组6个小组,日夜守护社区大家园,服务社区居民。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投身各个小组的工作。他化身“服务员”,居家医学观察楼栋中有的老人不会用微信,他天天打电话了解需求,采购食品药物送到门口;他化身“守门员”,在城中村口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帮助居民进行个人信息申报;他化身“督导员”,走街串巷反复叮嘱居民佩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他化身“调解员”,2栋整体居家医学观察楼栋的居民无法外出,难免有些怨言,他便逐家逐户打电话解释安抚。这30多天来,他不知疲倦,每天早上7点准时上岗,晚上很晚才能回家,有时候半夜两三点还得爬起来上户核查。他说,我是这个社区的大家长,守护好这个“家”,责无旁贷,只有我的居民安全了,我才能安心。

群众需要  随时就到

——西丽街道麻磡社区党委书记张好燕

“我是这里的原居民,又是共产党员,有需要请随时叫我”。她不仅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从年前开始,她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从不“离线”,一直“在线”。白天,带队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开展人员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晚上,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送菜送饭送快递倒垃圾,提供“私人订制”服务;深夜,只要接到辖区内有疫区人员回深的消息,她都会立刻赶赴现场,组织开展户情登记。从早到晚,她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断有居民打电话过来咨询求助。这时候,她都会耐心向居民讲解防疫措施,安抚居民紧张不安的情绪,为社区居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线。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沙河街道文昌街社区党委书记黄丽芳

1月31日晚上八点半,她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对天鹅湖小区B栋进行整体居家医学观察。这是第一批整体隔离任务,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介绍,居民们能够理解、愿意配合吗?她心里充满了忐忑。她带着同事们上门对居民们逐一做思想工作,以真诚的服务、贴心的言语打消了他们的惶恐、不安和焦虑。凌晨三点半,经过了连续五个小时的工作,终于对整个楼栋完成了整体进行医学观察。第二天,她得知该楼栋又有2户人家从外地返回,她立马过去现场处置,在这过程中,连续奋战近30小时未合眼的她突然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那两户人员处理怎么样了?”在医院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是立马拿起手机打给同事。当得知整栋楼49户195位居民的整体进行医学观察已全部顺利完成,她终于舒了一口气。因为心里惦记着居民的安全,挂念着社区的防控工作,身患多年免疫系统慢性疾病的她拒绝了医生要求休息的建议,马上返回社区。她安排自己到最苦最累最危险的“三位一体”工作岗位,每天都上门登记、量体温、收垃圾、送物资。为了社区17000多名居民的健康安全,50多岁的她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深夜,被称为“陀螺书记”。面对同事和家人的关心,她说自己是社区的老大姐,明年就要退休了,非常珍惜和小伙伴们共事的每一天,希望能为群众再多做点实事。

把居民当亲人的暖心书记

——蛇口街道海昌社区党委书记陈小古

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就忙碌在一线,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巷、设水马做围挡。居民反映商乐街快递及外卖人员出入较多,担心量体温方式会有“漏网之鱼”。他马上组织工作人员用铁马合围所有楼栋,同时压实房东主体责任,逐户上门劝说,最终成立了19人的房东志愿队,在每栋楼门口测体温,并轮班对商乐街进行巡查。看到同事和保安没有口罩,他第一时间找熟人自费购买。2月14日,深圳气温骤降,海昌街上有一名流浪人员滞留,他得知情况后当即为他添置了防寒服,在寒风中反复劝说其接受民政部门救助安置。经过近两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该名流浪人员同意前往集中收住点,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在一次安全排查中,一家照相馆的残疾人店主和精神有障碍的妻子因家境窘困,只能住在店里,他跑上跑下,给他们联系好住所并补齐了房租。他把居民当亲人,让海昌社区在这个寒冷的抗疫冬日里暖意融融。

以我细心  换你安心

——招商街道沿山社区党委书记吴红霞

2月22日晚,临盆待产的潘女士从湖北回到深圳,按规定需前往健康观测酒店进行集中进行健康观测。但因身体不适,抵触情绪非常大,“你们为什么非要和一位孕妇过不去呢?”同为女性的她实在于心不忍,急忙与上级沟通寻找对特殊人群的处置办法。经过长达30个小时的沟通,23号下午终于成功协调潘女士居家医学观察,并安排医务人员上门为其作核酸检测,最终得以安心在家待产,不用来回奔波。这又是一个为居民解决问题的不眠夜,一个月以来,她每晚工作到深夜,心里牵挂的事情太多,有时甚至要靠药物才能入睡。除了睡觉的时间,她每天坚持16个小时以上在线与居民互动解答问题,同时广泛发动辖区企业党支部参与抗击疫情工作,盘活辖区各类资源,甚至为此跑坏了一双鞋。在她眼里,只有服务细心,才能换来居民安心、企业放心、大家齐心。

职务是副  职责全负

——粤海街道大冲社区党委副书记黄苑英

她临危受命,扛起了社区疫情防控全责。社区党委书记刚刚退休,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居民恐慌情绪蔓延,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她没有退缩,统筹社区工作,将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股份公司、物业管理处等多支队伍有效整合,统一管理,有序精准分布到各控防岗位。她敢打敢当,织密疫情防控网,第一时间联合华润物业对社区5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将新城花园12个出入口缩减为1个,派专人把守、凭证出入。大年初三,通过积极协调股份公司带头减租,动员社区55家公寓酒店休业,成功劝说2800多套旅店式公寓停业,斩断隐形传染源。她身患支气管扩张,1个多月来,一直冲在防控一线,用她的敬业、担当和热情赢得了企业、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当初要找她“算账”的人,后来专程送来锦旗,称赞她为“勇挑重担、不负使命”的“巾帼书记”。

关键时刻  挺身而出

——桃源街道塘朗社区党委书记郑伟权

2月5日,塘朗社区出现确诊病例,需立马将密切接触者送往健康观测酒店,但在劝说一对老夫妻和其孙子时却遇到了麻烦。最初该户居民以“已居家医学观察12天未发生症状,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差,去健康观测酒店会增加风险”为由三番五次拒绝前往健康观测酒店。他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深夜10点上门劝说,虽然这户居民最终同意前往健康观测酒店,但小孩却哭闹着执意不肯坐救护车。面对小孩家长提出要自己开车前往的“危险”要求,在社区“三位一体”工作小组做了近1个小时的思想工作仍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心急如焚的他考虑到采取强制措施会给小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但多待一秒就多一份风险,他毅然决定陪同监护家长将小孩送至健康观测酒店,两位老人则坐救护车前往。当人们都谈疫色变的时候,是他挺身而出,冒着可能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危险,守护着每一位居民群众的安全健康。

二、下派干部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他们是一线“战斗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他们是暖心“大管家”,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他们是社区“守夜人”,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虽是支援队,却勇于打头阵,走街串巷,风雨兼程,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篇章。

在寒夜里坚守的身影

——区住建局下派干部吕奇

凌晨时分,常兴新村的居民有的已经入睡,挂在卡口帐篷上的电灯在寒风中摇曳,把值守的他拉出一个长长的身影。“我年轻,多排我值晚班。”排班时,他总是向队长主动请缨。2月15日,他在值夜班时发现一名疫区返深人员。此时已是凌晨3点,天气寒冷,到天亮还有几个小时,已经没有多余的人手能够将其送到医学集中观察点。但安置疫区人员刻不容缓,在做好登记、测量体温后,他即刻与社区民警一起将该名人员送到附近的健康观测酒店。在办理完手续后,得知对方缺少一些生活用品,他马上买了毛巾、牙刷、纸巾等东西送过去。暖心的服务,让原本情绪低落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感动不已。回到值守点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正是一群群和他一样在寒风中忙碌的身影,守护着、温暖着城市的夜空。

一线卡点的柔情女孩

——区委组织部下派干部黄晓丹

“为了大家的安全,请出示您的证件,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20多天来,她每天都要在小区卡口将这简单的话语和动作重复上百遍,逐人逐车细致查验。别看她长相柔弱,但关键时刻绝不含糊。2月22日下午,一对自称从山西自驾回来的夫妇被她拦在了门口,男车主登记信息后,车内的女士却不愿意下车登记。她立马警觉,没有轻信车主的自述,即刻查验轨迹,结果发现该夫妇返程途经了湖北。她马上联系社区党委书记,10分钟内便协调社区把两人转送至隔离酒店。无独有偶,当日下午一名安徽籍女住户因无法证明自己的轨迹,被挡在了大门外。看着住户焦急的神情,她先是耐心安抚,然后想方设法帮助调取其工作单位的监控,最后证实了该女住户近期确未离深,帮其顺利回到住所。守门时尽心尽责、得空时热心助人,取外卖、搬快递,她像个陀螺转个不停,以超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面对表扬,她总是羞涩地躲开,她说这只是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和职责。

来了就是社区人

——团区委下派干部吴超

无论在桃源街道龙联社区还是桃源社区,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了就是社区人”。他以社区为家,昼夜不分,走遍了每个角落,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他是“物资采购员”,联系捐赠了酒精、测温枪、雨衣等一批防疫装备,缓解了社区燃眉之急。他是“一线守门员”,实施社区出入口动态调整,有效缓解高峰期人流、车流压力;全面动员协调商圈企业支援卡点值守,保障了复工小高峰平稳过渡,筑起了社区家园的安心墙。他是“后勤保障员”,以“微信点单,义工跑腿”的方式保障居家医学观察居民的日常生活;优化快递临时放置点,使每天近5000个快递有序存取,避免人群聚集感染。他是“防疫宣传员”,主动联系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桃源街道优秀义工李秀英,点赞南山志愿者,传递深圳“志愿之城”的温度。他连续20多天超长“待机”,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社区这个大家庭,为居民群众送去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战疫路上的知心大姐

——区委党校下派干部陈秋玲

她性格温和,虽面带口罩,却总能看到她和蔼的眼神,听到她亲切的话语。她担任沙河街道支援队队长,身先士卒到社情最为复杂、居住人口最多的白石洲东社区。她带领12 名队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白石洲村原有的31个进出路口、巷道大部分封堵,只保留南北2个进出口,按照三班倒的方式值守在各个卡点,平均每个人负责超过4000人的“责任田”。驻守卡口时,她总是耐心询问人员行踪情况。上门排查时,她总是贴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有着不满情绪的群众和存在思想波动的队员,她总能用朴实而又动情的言语,不厌其烦地做好安抚工作。短短300余米的白石洲街,她每天都要往返十几趟,每家商户的情况已经烂熟于心。她的热情感动了身边人,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知心大姐”。她常说:“人的一生中能有这样的锻炼机会,遇见了就是考验,就是经历,回忆起来就是幸福。”

抗疫勇士的细致柔情

——区人资局下派干部傅运波

“来了,就要为大家多做些实事”,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针对湾厦村人多、物杂,车多、路窄,他用脚步丈量每一条进出路口,优化增设4个“办事点”,搭建3处帐篷货架收放快递外卖,既保证了扫码注册、返深登记办事不拥挤,也方便了疫情下的居民生活。他联系爱心企业为社区捐赠2000只口罩,帮助安装太阳能监控广播。作为社区三人小组的副组长,他先后现场接收安置5户湖北籍返深人员到健康观测酒店进行医学观察,每件事安排得万无一失他才放心。2月24日凌晨,他前脚刚进家门就接到社区电话,一湖北籍家庭一行5人自驾即将抵深。他立即安排专人与该户保持联络,引导径直前往指定健康观测酒店。快速完成一系列“远程调度”后,他迅速赶往健康观测酒店,凌晨3点终于接到了该户家庭,第一时间开展逐一检测、登记、思想引导、安置住宿。细心的他还发现,这部自驾车辆是户主租赁来的,他马上协调酒店、车辆租赁公司对接处理。忙完这些,天已是东方露白。有人问,天天走一线,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也被传染了呢?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咱是党员,不上谁上?既然来了,就要担当负责!

刚下前沿 又上一线

——区工商联下派干部唐敏红

刚刚结束连平、百色近6年的扶贫工作,他本想利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和即将高考的女儿。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毫不犹豫,迅速奔赴社区防疫的第一线。他干过党建工作,坚信组织的力量。他在社区成立了“湖北籍居民”临时党支部,利用老乡优势,成功劝导378名湖北籍居民暂不返深,20名已返深的自觉到健康观测酒店集中隔离。成立“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和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入户排查,为居家医学观察居民代买代办。成立“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连续三周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严守卡口,登记查验。在他的带领下,居民和企业自发为社区捐赠了3600个口罩、一批额温枪和防护镜。有的群众还自带干粮参与卡口值守,形成了众志成城、携手抗疫的暖心画面。他不忘曾帮扶的百色农民,发动爱心企业购买因疫情滞销的水果300件,捐赠给社区的困难群众。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疫情防控的一线,他满腔热情,只为冬去春来,万家平安。

一线卡口的“百变超人”

——区财政局下派干部成天骄

守在城中村一线卡口,群众的需求就是他工作的信号。他有时化身“快递员”。一天晚上快10点了,卡口处一外卖小哥在雨中崩溃大哭,他上前询问,原来是社区已封闭管理,一位住户扭伤了脚不能下楼,却坚持要求外卖送上门,同时其他的订单也面临超时罚款。他赶紧让小哥接着送下面的单,自己联系好住户,在雨中、在并不熟悉的城中村兜兜转转40分钟后,终于将外卖送到。有时他又化身“网格员”。一天一位70多岁的阿婆独自一人在卡口外徘徊,耳朵不灵光话也说不清楚,又没带手机和出入证。他陪着阿婆一栋一栋楼询问,花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安全将阿婆送回家,最后还不忘叮嘱阿婆家人以后注意别让阿婆一人出门。有时他还会化身“调解员”。有一位从湖南来南山的装卸工大叔,干完一天的活满头大汗匆匆回家,测温偏高又忘了带出入证,焦急万分和卡口的工作人员吵了起来。他先让大叔到一旁坐下喝水休息,又用熟悉的乡音陪着聊天。终于,大叔情绪冷静了,再次测温也合格了,核实完身份后,大叔顺利回家了。回顾一个月来值守城中村的经历,他说虽有酸甜苦辣,但也收获满满。

抗疫保障的“急先锋”

——区城管局下派干部江豪

他是社区疫情防控“三人”指挥组成员,也是区交通检疫专责小组副组长,他每天与驻点团队、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小区、城中村、门店、卡口核查摸排,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始终认为,下派干部到社区就是要多解决问题,多为群众做好服务。他积极筹集一批口罩、手套、酒精等防护物资,联系企业提供闲置水马、铁马等设施用于社区路口封闭隔离。2月14日,深圳即将迎来降雨降温,在通宵完成广深高速南头交通联控点500平方米防雨大棚搭建后,他一早又赶到社区,协调提供400件一次性雨衣,有效缓解了社区一线防雨物资紧缺问题。一线环卫工人责任重,但工作环境差,容易携带病毒回家。为保障他们的安全,他组建了环卫宿舍抗疫临时党支部,带领支部党员在小区卡口增设消毒毯,准备酒精壶,每天为回家的工人安排一次从头到脚的“安全洗礼”。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环卫宿舍秩序井然,900名环卫园林一线工人的安全健康得到保障,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三、留观值守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群默默坚守在社区防疫最前线的战士。他们没有三头六臂,却对群众有求必应。他们放弃了家庭的团聚,却收获了群众的好评。他们不惧风险,他们迎风而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平凡的他们,守护着你我的平安。

没有生而英勇  只是选择无畏

——西丽街道丽城社区党委副书记谢伟宽

从1月26日开始到现在,他参与一线抗疫已经“满月”了。回想起来,让他感到最忙碌的是上门排查重点人员。他负责的6个小区有10000多名居民、198名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在排查走访中,遇到过质疑、承受过委屈,但无论有多难多累,他都是那么的认真,始终坚持不漏一人,不少一户。让他感到最难忘的是当上了健康观测酒店的清洁员。2月4日,社区的汉庭优佳酒店一位住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11名密切接触者在健康观测酒店集中进行健康观测。原保洁员得知酒店出现疫情后,拒绝进入健康观测区域清洁卫生,一天不清理,酒店的垃圾多了起来,健康观测人员开始出现了抵触和不满情绪,甚至连每天例行测体温的工作都不配合。面对这种情况,他一方面向街道报告,一方面挺身而出,既当劝说员,又当清洁员,为健康观测人员提供口罩、手套、酒精等生活保障物资,安抚他们紧张不安的情绪,并帮他们把所有的垃圾清走。清理垃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不怕是假的,但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不能退缩。

疫情虽无情  人间有真情

——蛇口街道民生事业部八级职员周永聪

他职位不高,但头衔不少,不仅是街道健康观测酒店组组长、歌诗达邮轮事件现场安顿执行指挥,还是一名“药品采购员”。从大年初一开始,他连续奋战在一线,忙着开设留观酒店工作阵地,组织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协调街道、派出所、医院、疾控中心等部门进驻值班,为邮轮人员的留观服务做好充分准备。当天晚上10点,148名邮轮留观人员终于被妥善安置在健康观测酒店,但这时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赵先生的儿子患有皮肤病需每日服药,如果隔离期间断药将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但目前药已所剩无几。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二话不说,积极联系全区各大医院找药,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福田区找到了所需药物,第二天一早便送到了赵先生手上。事后,赵先生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明明是我们麻烦了你们,你们却口口声声感谢我们的支持。瘟疫恣意猖獗时,人间自有真情在!”

难事一肩担  硬仗往前冲

——招商街道法治建设部副部长徐勇军

大年初一中午,他刚回到湖南老家,常年在外,正准备和一年未见的年迈父母好好团聚。晚上接到单位电话,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清晨,怀着对父母的一丝愧疚和不舍,他踏上了归途。一个月来,他早出晚归,有时通宵达旦就睡在了办公室。2月1日,辖区的一名公司员工从外地返回被拒绝入住宿舍,扬言持刀报复社会。他一边安抚开导员工,一边连续两天和公司负责人讲政策说情理,最终公司安排该员工入住健康观测宿舍,化解了这一极端事件,避免了返深人员流浪街头。2月8日和11日,街道陆续出现两例确诊病人,需要对楼栋整体居家医学观察。他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一险重任务,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解释和信息核实工作。有一住户害怕感染不愿开门,他就采取微信视频的方式采集信息,既完成了任务,又打消了群众顾虑。为保障居民日常所需,他发放联系卡,电话微信24小时在线,随时帮助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送菜送药。解除医学观察后,他又细心的送上口罩和消毒物资,有力的保障了居民的后续防护,圆满完成了182户452人的整体医学观察任务。同事评价他是“难事一肩担,硬仗往前冲”,但他很淡定从容。因为在他身上,有退役军人的英雄本色,有信访干部的为民情怀。

绽放在家门口的铿锵玫瑰

——南山医疗集团总部护理黄晓娜

“别怕,我是来保护你们的!”这是一名柔弱女子的铿锵话语。她是降临在你我家门口的白衣天使,她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春节假期,她早就盼望着带六个月大的宝宝回老家与许久未见的父母团聚,但当收到疫情信息和报名通知时,她却义无反顾成为一名社区“三位一体”的医务工作者。“没办法,谁都怕,但总要有人站出来,我们医护人员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说起与家人远隔两地的思念,她情绪难忍;说起身为医者和党员的使命,她却坚定不移。她戴上口罩,穿着厚重的手术服,走街串巷深入排查,不错过每一户健康管理对象,平均每天排查超过50户。她耐心安抚焦虑的居家医学观察居民,细心讲解防控知识,指导居民掌握居家医学观察的要点,事后及时电话回访。她时刻关注疫区来深居民的健康状况,必要时为他们抽血备检。她帮助社区内的物业公司、酒店和超市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范措施,手把手教他们使用“七步洗手法”。“这个味道怎么不对?”她凭自己敏锐的专业嗅觉,及时发现物业使用的消毒水不符合要求,积极指导物业保洁人员科学配兑消毒水,保证了社区小区消杀工作的安全有效。她的专业素养和尽职尽责收获了驻点社区的一致好评,学府社区党委专门为她送来一封感谢信。面对表扬,她只是淡淡地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医务人员对守护生命的承诺。

前行中的社区守护者

——沙河街道白石洲东社区网格员吴海燕

这个岗位她整整干了11年,社区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楼道,甚至每一户人家她都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随着疫情暴发,原本在潮州老家过春节的她毅然决定在大年初一返深并投入工作,第一时间排查重点人群,第一时间入村张贴并宣传防疫贴士,第一时间消除群众疑虑。2月1日,东四坊65栋确诊了一名患者,社区决定由她带领社区民警、社康医生,对整体居家医学观察楼栋居民上门登记量体温。这是属于她的“战场”,她义无反顾走进确诊病例楼栋,上楼下楼挨家挨户敲门,整整一个上午,她和其他两名“三位一体”成员对33名居民全部完成了入户登记排查,逐人测量体温,不厌其烦讲解政策,化解居民心中的不安和焦虑。连续14天,她都干着同样的工作,外加为居民采购生活物品、倾倒生活垃圾,安抚居民的情绪。每天要来回十几趟,要上下几十层楼梯。整体居家医学观察楼栋平稳解封的那一天,看着居民们的笑脸,她觉得所有辛勤的付出都值得,自己每一步勇敢前行,只为守护这一方平安。

抗疫一线的警医伉俪

——钟运平、袁媛

他是深湾所太古城社区民警,她是高新社康的主管护师。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携手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蓝衣卫士和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成为最美奋战伉俪。大年初二,他就与深圳湾社区、社康工作人员组成“三人工作小组”,全力投入社区核查工作。深圳湾社区任务繁重,他和组员一栋一户的跑,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完成了18个物业小区21000多名居民的核查,劝说283人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一次去落实一户湖北籍家庭的居家医学观察,住户情绪激动,他先是耐心劝说,解释政策法规,住户仍拒绝配合,谩骂推搡,他毫不退缩,严正警告,顺利完成了该户的居家医学观察。有名湖北返深人员信息只有一个手机号码,电话核实机主还不是本人,他多方查询,走访社区工作站,抽丝剥茧寻找蛛丝马迹,最终找到本人并成功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繁忙的工作使得24小时的工作时间常常被延长,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48小时,经常无暇顾及家庭,有时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表达对她的关心。其实她也早早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作为一名湖北姑娘,她希望能在深圳一线奉献一份力量。2月1日她就去支援龙海家园社康,在做好居民日常诊疗工作外,积极参与防疫常识宣传,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随访心理疏导和在线义诊工作。她很快就要踏上新的战场,参加社区“三人工作小组”上户核查。夫妻俩天天奔波在一线,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中的儿子和老母亲。年前大儿子桡骨骨折,现在还挂着绷带,小儿子才11个月,还没断奶,只能托付家里60多岁老母亲照顾。而母亲的腰椎有问题,疼痛难忍时,只能靠懂事的11岁的大儿子单手按摩。两人说自己不是称职的父母、儿女,但职责所在,使命所指,他们坚定并肩前行,因为只有“大家”的病好了,小家才能安全。

来源:南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精彩推荐

1、今天,新华社点赞、小康网榜单、网友热议,齐齐指向南山!

2、南方号新媒体战“疫”20强榜单出炉!这些号战斗力Max

3、【权威发布】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发布!这11条干货必看!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摄图网、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