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南山已有16所博物馆课程基地学校,未来将覆盖到高中

2020-12-11 来源:创新南山

博物馆不仅记录时间

更存储人类精神

是有生命的存在

······

12月8日下午

南山区学校开设博物馆课程展示暨首届研讨会

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举行

活动中,参会嘉宾

参观了各校博物馆课程成果展示

并观看8所学校情境式课程

南山博物馆课程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和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南山区教育局在2018年6月,就出台《南山区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课程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各学校要根据博物馆特色、馆藏物品等,让博物馆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开展和建设博物馆课程,南山区教育局还明确了博物馆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

开设博物馆课程,打通课内—课外、学校—社会、中小学—高校的学习壁垒,以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表达为理念,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现实交错,让学习在自主实践中真实发生,加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区教育局的有效引领和各学校的实践探索,部分学校的博物馆课程还荣获“2019年深圳好课程”称号。

依托博物馆课程

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

也取得一定成效

拓展学校教育时间、空间

充分利用博物馆场地、资源和研究人员,利用活动课、4点半课程等时间开展学习,提升学习品质。

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

围绕博物馆的特色开发出学科特色的历史、艺术、地理、生物、科学、外语等不同内容的课程。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博物馆网络教育

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

利用微信小程序、无人机、无人车等感知新技术和新装备开展体验式、 项目式学习。

形成“博物馆+”的新课程形态

以博物馆进校园、“博物馆+”研学、博物馆科研、戏剧、创作等方式。

打通学习壁垒

打通课内—课外、学校—社会、中小学—高校的学习壁垒,以融合为特征的教育走向文化实践。

丰富“712”评价体系

在多维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即时反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

探索馆校合作共建模式

以博物馆进校园、“博物馆+”研学、博物馆科研等方式开展馆校共建。

成为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抓手

以优秀项目示范引领,推动区域课程建设,形成区域统筹的课程生态。

会上,参会领导

向16所南山区博物馆课程基地学校

颁发证书

南山区博物馆课程基地学校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荔香学校、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南头城小学、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南油小学、珠光小学、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西丽学校、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学校、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大新小学、阳光小学、赤湾学校、前海小学。

未来

南山还将博物馆课程基地学校

增加至20所、覆盖到高中

夏育华强调,无论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还是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素养,都能够从博物馆课程中去展示、去体现、去培养,希望未来能够将博物馆课程覆盖到更多学校。

来源:南山教育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精彩推荐

《求是》杂志“红旗文稿”:南山区勇做科技创新弄潮儿

帅!暖!燃!南山“砖”们演绎的这首MV,唱出了你我的心声

南山这个大赛,让日本企业与深圳结缘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