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 “阅创南山”科普科幻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2023-11-20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20日讯(记者 董非)与教授天团面对面交流,探索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和高校老师一起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实验特色魅力;跟行业大咖近距离沟通,获取创新创业成功秘笈……11月18日-19日,首届“阅创南山”——科普科幻系列活动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密集上演,通过科技赋能,为市民带来更多元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场景。

本系列活动为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南山区分会场的重磅活动之一,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南山区出版发行行业协会承办,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商报、十方融海、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菁质教育共同协办。

在过去两天的活动中,上千名市民通过线上观看直播、线下实地参与等方式深度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分聆听大咖箴言、打卡新式阅读场景、参与科学实验操作,“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成为观众最多的点评词。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再次凸显了南山阅读嘉年华含科量”满满,有力打造了南山区“科技·科幻·科普”名片及“品读南山”文化品牌。

多场活动密集上演,推动科技赋能阅读

南山科技创新动力澎湃,“含科量”是本届南山读书月活动的一大亮点。作为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一场活动:首届“阅创南山”——科普科幻系列活动于11月18日上午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正式启动。据悉,该系列活动联动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通过立体化、沉浸式、多样化的系列活动,深入浅出地将科学前沿信息及知识传达给普通读者与市民,为市民带来更多新奇的阅读体验。

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据统计,南山区发明专利占全市41.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市的4.1倍。近年来,南山区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向社会各领域拓展阅读空间,将科技资源转化为阅读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产学研对接融合。

南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于涛在致辞中表示,南山将持续探索完善“阅创南山”科普科幻系列活动模式,将全民阅读的深厚群众基础转化为推动全民创造的强大驱动力量,让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助力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南山智慧。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与公共关系部部长薛铮表示,活动为高校服务社会提供了全新平台,是创新区校合作的全新举措。南方科技大学将主动承担科学传播的使命,践行大学文化引领功能,努力为南山区市民朋友们提供最科学、最科普、最科幻的资源,厚植南山区科学文化的土壤。

据了解,系列活动邀请12位科学家、院士、教授、企业家们,在线下举办6场聚焦科技、科普、科幻主题的高质量分享互动体验专题活动。同时,顺应移动化、智能化数字阅读趋势,线上还举行了“2023南山听书节”“悦听书车南山行”城市快闪主题活动,将前沿技术、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传达给社会大众,共同打造产学研用融合、促进信息共享和创新要素充分流动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场景。

此前,“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已于11月9日在白芒小学、香山里小学圆满收官,超过300名小学生现场参与。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以新发布的《深空探测器》和《国际空间站》两本著作作为载体,以“从地球出发”为主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宇宙科学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

现场面对面交流,原来“教授天团”可以这么近

想知道“祝融号”在火星探测到了什么吗?人工智能又是如何生成内容的呢?3D打印器官离我们有多远?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南方科技大学组编的新书——《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第四辑)》上获得。

11月18日上午,这本涵盖电子信息、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医学、地球环境学、化学等方向的高科技知识的科普书籍正式发布。据介绍,全书包括科技热点篇、电子与信息篇、材料与物理篇、生物与科技篇、地球与环境篇5个篇章,共43篇稿件、100余幅配图,由70余位校内外科技研究者和科技实践者共同参与写作,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通过书籍在“高冷”的高科技知识和普罗大众之间架起“桥梁”。

“生命是怎么产生的?”“会有第二个地球吗?”“在课业繁重的时候如何保证阅读?”……在新书发布仪式后,“科学·科普·科幻”2023年度阅读分享会随即进行,现场读者在互动环节争先提问,只因坐在台上的是来自南科大的“教授天团”。

在与读者分享创作初衷时,南科大教授、科幻作家吴岩说道,科学和科普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如果一个科学家不做科普,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家。“科学家要通过科普让他所发现的事物让更多人知道,从而促进了科普的繁荣。一个民族、地区,如果更多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必然会使这些人产生更多对未来的遐想,这就是科幻。”在吴岩看来,科学创造了科普的繁荣、创造了科幻;反过来,科幻又给科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想象,从而促进了科学创造。

南科大讲席教授刘青松提出,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在学校受到的教育,还是书本获取的知识,都必须要通过转化,才能真正为自己所用。“阅读获取的经验,要与世界交互作用、反复实践,才能化作文化。”

而当读者问到未来大学的出路时,南科大讲席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认为,现阶段跨学科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对于大学来说,未来的人才培养一定是跨学科、多学科的,大学的作用在于提炼世界的整体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想象能力,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科普科幻会刺激人类的想象力,想象力会成为未来创新的原动力,创新则可能在未来为人类带来与智能世界对话的可能。”

在谈到“当红炸子鸡”——ChatGPT时,南科大长聘副教授程然坦诚,自己已经不由自主地把它当成一个活物在交流。“我会让ChatGPT来分析我的梦境,也会跟它做一些日常生活的交流。未来,人类跟人工智能一定是协同进化的关系。”

科普知识就在身边,高校读书月活动首次走出校门

“原来南科大有这么多科研成果,这应该还只是冰山一角吧,更加引发我的求知欲了!”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发布中心的活动现场,不少学生家长带着自己的小朋友,正在观赏南科大举办的“科学·科普·科幻”主题展。

该展览分为“科研新知”“微观视界”“蓝色畅享”三大板块,通过10幅科研设计主图以及20幅优秀摄影作品,以视觉艺术的形式传播科研成果、融合科学与艺术之美、引领市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命题,呈现了一所新时代科技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据悉,这是该展首次走出南科大校园。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往年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读书月活动都在校内图书馆举办,主要面向高校学生。今年暑假,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动联系三所高校,统筹协调共同策划“阅创南山”——科普科幻系列活动,把高校内部的阅读活动搬到科技园区,通过立体化、沉浸式、多样化的系列活动,深入浅出地把科学前沿信息及知识传达给普通读者与市民,共同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信息高度共享、创新要素充分流动的沉浸式、启发式科普科幻科技阅读体验学习场景。

在11月18日下午的“荔园名师讲科普”环节,来自辖区内的另一所知名高校的大咖——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郭金川与市民面对面分享“X射线图像诊断技术及应用”。如果光看题目,或许许多市民都会一头雾水,但在讲座上,郭教授一一列举X射线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如医学中的CT扫描、地铁站的安检机等,用最通俗的语言,让现场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X射线的相关知识。

郭教授介绍说,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随着X射线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可以获取到传统吸收成像无法得到的信息,在医学中的肿瘤初期诊断,以及芯片、燃料电池等轻微型密封期间的检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郭教授看来,X射线图像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凡涉及人眼所不能及的检查检测的必备工具。随着新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图像的采集速度更快、分辨细节的能力更高,其应用的范围也将不断拓展。

“从这场讲座中,我了解到其实X射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郭教授用特别易懂的方式,让我深入认识到X射线的相关原理知识,以及安全防护知识,我觉得受益匪浅。”全程听完该讲座的陈小姐在结束后如是说。

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教授与小小“发明家”共同动手

长大的你,是否还记得《小王子》中蛇吞象的那张画?成年人看到的是一顶帽子,而小孩则认为他画的是巨蟒吞大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想象力似乎在消失。

11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食品药品学院教授金刚,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举办《科普讲堂:教授带你搞发明》讲座,为中小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想象力课堂。

活动现场,他向同学们抛出一些问题:什么样的帽子不戴在头上但能跟随人移动?怎样做出能激发食欲的碗?金教授通过举例引导同学们“打开脑洞”。同学们积极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兴奋地与小组成员讨论后,纷纷着手构思并画出自己的创意作品。

在金教授的指引下,同学们认真制作模型,将A4纸、橡皮泥、彩笔等简单的材料化身神奇的物件,为日常用品注入各种充满想象力的功能,比如利用太阳能等,赋予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物件以“神奇的功效”。动手过程中,同学们不断思考解决方法并且优化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制作成产品,并为其想出产品名和广告语,在短时间内便体验到了产品制作的全流程,唤醒潜在的创造力。

同日下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增材制造委员会特聘专家程律莎开展了科技创新体验坊,带领市民感受了一堂神奇的“3D打印魔盒”体验课。

程教授带来了3D打印的材料、机器以及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带领市民们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其动手体验人像扫描、3D打印制作,少儿拼装3D打印机等前沿科技产品。此外,还通过解谜游戏、互动体验、创客制作、参观科技作品展等方式,带领参加活动的市民读者参观高科技企业前沿科技产品图文展览,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科学钻研兴趣。

“太神奇啦!”“怎么做到的!”……活动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看着3D打印机运作,如燕子衔泥造窝般,按照虚拟拼装设计,将材料一点一点累加,打印出一个个精巧的立体作品,实现“所见即所得”,学生们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提问,在程教授的引领下,充分探索3D打印这一新领域。

市民们在动手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了理论知识,将科普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收获了一次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体验。

跟大咖一起聊创新创业,汲取“专精特新”深圳经验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仅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圳市培育创新的重要举措。

11月18日下午,“跟大咖一起聊创新创业——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深圳经验”主题对谈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举行,4名业界大咖在活动现场向观众揭秘深圳本土企业的成功之道。

锐明技术董事会秘书、高级副总裁孙英直言,早在2014年,当国内人工智能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锐明技术的管理团队就敏锐地发现了行业的巨大前景,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做出了业务聚焦的战略调整。此后,锐明技术成长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商用车安全及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后被评为“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头衔。在她看来,创新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且是民营企业未来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路径。

而对于登机桥领域的“世界冠军”中集天达,许多人并不知道,其背靠的母公司——中集集团曾一度濒临破产,在企业自身发展初期也并不顺利。中集天达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郑祖华坦言,在最艰难的时候,中集集团只剩下59人,八成员工被解散,没有任何业务。但如今,中集天达在登机桥领域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90%,欧洲登机桥六成是“中集制造”,全球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着第一。郑祖华表示,这当中的关键转变,在于彼时领导层对商机的敏感度以及对技术的投入。

不难发现,这两家企业的特点都是“逆风翻盘”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企业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企业都有同一个‘深圳基因’。这当中包括不断追求卓越、以客户为中心以及曲折的发展经历。”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姚泽鑫分享说,这与深圳自身的发展经历极其类似。

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执行院长汪小娟也表示,创新作为深圳的名片,促进许多细分领域诞生了很多隐形冠军企业。“我认为深圳企业之所以能走到隐形冠军的位置,其共通性在于首先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不管是跌倒挫折,还是碰到艰难困苦,都会越战越勇。其次,在深圳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客户的需求引领,引导企业自我创新。”

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展现了南山区对科普教育和全民阅读的重视。在此次深圳读书月期间,南山区还将结合先锋城区特色,举办各类跨界阅读活动,通过不同的呈现载体、阅读方式和活动内容,持续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书香南山”和城市现代文明赋能,进一步擦亮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文化名片。

编辑:卢东勃 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