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个人税负要点 推进深港人才“双向奔赴”

2023-12-07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7日讯(记者 董非)12月5日下午,由深圳快雪堂文化中心主办的《粤港澳融合发展,人才双向奔赴时需注意的税务要点》主题沙龙活动在深圳举行。

主讲嘉宾龚永德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香港税务学会前会长及现任顾问、毕马威中国原副主席。他深度参与和推动内地与香港在税务及金融领域的发展,已向中央政府提出的提案和建议20余份,主题涵盖税务、审计、环保等方面。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产业园区协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创中心、深圳市股权投资研究会共同协办,吸引了数十位学界、商界人士前来听讲。

税收政策影响人才流动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迸发强劲活力,随着相关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深港两地人才流动愈发顺畅。而面对两地不同的税负机制,如何合理合规地提升个人可支配收入,也成为“双向奔赴”的跨境人才极为关注的问题。

为了吸引人才支持大湾区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19年3月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今年8月,财政部发布通知称,为继续支持大湾区建设,延续实施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能享受这一优惠的人群大多是已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薪人才。而对于大部分收入较低的年资尚浅的从业者或毕业生,上述政策并不能惠及他们。但对于他们来讲,税率优惠所带来的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更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而对于内地人才在考虑是否赴港发展时,除了考虑其配偶是否可以一并赴港、子女是否可以就读于香港的学校之外,由于内地税率相对于香港较高,他们从香港收取的工资是否需要在内地申报和补缴个人所得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要让当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的青年人才,增加跨境工作人员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要通过降低内地赴港工作人员可能面对其香港工作收入被内地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风险,促进两地人才互通。”龚永德认为,随着内地与香港之间人才互通规模的扩大,无疑将促成两地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双向奔赴”需注意的税务要点

内地税务居民与香港税务居民如何判定?如同时满足两边税务居民定义最终会如何判定居民身份?内地税务居民身份的纳税义务?内地居民在香港有所得需要如何缴税?

在活动现场,龚永德通过详实的政策解析和生动的案例,分享了诸多有关深港两地跨境人才中的税务盲点。

根据《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若某纳税人同时符合内地及香港的税务居民的定义,可就“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和“习惯性居所”等方面按先后顺序进行判定;如未能判定清楚,则由两地主管部门通过协商解决。

不过,在实际人才流动中,涉及各类市场主体和个体的情况纷繁复杂,龚永德建议两地政府给予纳税人清晰及简易的指引,“从长期来看,这将使两地经济双双获益。”

在互动环节,龚永德针对与会嘉宾在实际跨境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一一解答。应如何即时掌握两地财税方面的法规变更信息,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内地赴港工作的自雇人士,该通过哪些渠道合理交税?当前大湾区的不同城市之间的人才补贴政策具体存在哪些差异?内地企业在港投资发生税务纠纷时的解决机制?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分享内容干货十足,及时且实用,对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个人收入与税务问题颇有助益。

助力探索大湾区融合发展新模式

“完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的部分措施,推动政策惠及更大的范围,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吸纳人才,让‘一国两制’发挥更大作用。”龚永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善用“一国两制”的机遇与红利,充分发挥香港在科技创新、金融及国际化等各方面优势,并结合内地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而以个人税负为着眼点,促进人才的积极流动,对积极探索“双向奔赴”中的创新融合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龚永德提倡可考虑成立第九大中心——走出去的企业海外投资中心。大湾区拥有庞大的法律、税务及会计等专业人才资源和丰富的海外交易经验,对于成立海外投资总部是非常有优势。同时,企业可以在香港成立财资中心,形成跨境的资金池,结合政府的政策优惠,允许在一定额度里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这方案可吸引其他城市的企业进驻大湾区,促进对外贸易及大湾区整体经济发展。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全国政协委员、快雪堂集团主席董吴玲玲表示,大湾区发展前景无限,快雪堂将持续发挥经济、文化、商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分享,为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卢东勃 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