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1日讯(记者 董非 通讯员 李浩 严子惠 马楠)今年的回南天刚过,白毒伞蘑菇迎来生长旺季。白毒伞蘑菇毒性很强,仅50克的白毒伞蘑菇毒量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每年三、四月,时有媒体报道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入院的事件。
为了提高市民群众禁采勿食毒蘑菇的意识,3月30日,由深圳市宝安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督局、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主办,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凤凰山森林公园广场举行。活动以“飞跃‘蘑’界 不‘采’蘑菇”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围绕毒蘑菇科普知识的游戏,让市民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毒蘑菇,远离毒蘑菇。
科普游戏活动现场
科普游戏人人爱 路边蘑菇不要采
“飞跃‘蘑’界 不‘采’蘑菇”活动现场设有多个游戏区。在“不理不‘采’”游戏中,参与者以家庭为单位,跨过“蘑菇科普赛道”上有蘑菇标志的障碍,旨在让市民在游戏中不断强化“不采”蘑菇的意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在玩转科普答题区,市民通过疾控小课堂学习“预防毒蘑菇中毒”相关科普知识后,领取答题明信片现场答题,在思考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加强“禁采勿食毒蘑菇”“误食毒蘑菇的紧急处理措施”等信息的认知和记忆。疾控小课堂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家长和孩子,疾控专家与市民答题互动,大小朋友踊跃提问,专家“面对面”悉心科普,“零距离”答疑解惑。
疾控专家与市民面对面科普答疑
参与者在“不理不‘采’”科普游戏通关或通过答题赢得的奖励徽章,可兑换成套圈,在“科普套套乐”游戏区套取礼品。
“玩转科普”系列科普游戏作为宝安疾控常态化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等主题宣传活动的载体,在辖区内一直备受欢迎。寓教于乐的科普游戏吸引市民组团参与。一圈游戏参与下来,让“不采蘑菇”这个避免食用和采摘毒蘑菇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植入”大脑。
活动现场,带孩子参加完游戏的张女士表示:“没想到还能和孩子一起边玩边学,整体下来感觉特别适合亲子互动,而且这些毒蘑菇预防知识跟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这个契机孩子边玩边学,在疾控专家指导下,收获了正确的健康常识,很开心,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
宝安疾控“飞跃‘蘑’界”活动亲子现场
“不采野菇”时时讲 主题健教事事重
每年春天毒蘑菇繁茂期,宝安疾控定期举办“禁采勿食毒蘑菇”例牌科普健康教育活动。本次“飞跃‘蘑’界”活动是宝安区疾控中心献给市民的一份暖心健康提醒,一份春天的礼物。
宝安疾控公共卫生专家表示,疾控中心已持续多年对宝安区白毒伞生长区域进行监测,多次前往白毒伞常见地实地勘查,并联合各部门在白毒伞生长季采取全媒体科普教育宣传与现场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向市民普及毒蘑菇的危害,多措并举预防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请公园管理处等相关部门配合行动,标注辖区毒蘑菇生长地图,在标注区域内定期铲除行人游客活动区范围内的毒蘑菇,并在毒蘑菇生长区域设立警戒标识,全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疾控专家前往白毒伞常见地实地勘查
本次“预防毒蘑菇中毒”主题宣传活动是宝安疾控创新形式打造的特色健教品牌“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系列活动的2024年的首场活动,该系列品牌活动全年计划举办10场,内容涵盖食品卫生、免疫规划、营养健康、传染病防制等方方面面。
“健康科普”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有声有色。通过“玩儿”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的传播力度,让更多市民记住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普知识、重视疾病预防、主动且正确的防患于未然,共赴健康中国美好未来!
宝安疾控工作人员现场发放科普资料
误食小贴士:
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与颜色多种多样,单靠形态特征辨别是不够的,特别是有些有毒种类与无毒种类相似度极高。民间以“颜色鲜艳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煮熟后银针试毒变黑有毒”等鉴别方法都不可靠。科学的鉴定方法是对蘑菇的形态、生态、显微、DNA等多个维度进行鉴定,所以,对蘑菇毒性的权威鉴定需要专业人士、专业机构来完成,普通市民仅凭生活经验无法准确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毒蘑菇中毒目前尚且没有特效解毒剂,误食毒蘑菇后,急救的关键是及时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彻底清除毒物是排除和减少毒物吸收的关键。
预防毒蘑菇最好的办法是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如果在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请停止食用并尽早就医,妥善保存残留的蘑菇等食品以便医务人员尽快确定中毒原因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