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交行业“最牛轮胎修理工”撰写4万字轮胎手册

2017-02-20 来源:晶报

调整

工友嫌累不愿接手

他调岗成为一名轮胎工

在很多修理工眼中,轮胎工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又辛苦的岗位。轮胎工每天得维护6辆客车的36个轮胎,轮胎很沉,“得拆胎,测胎压,查外观,更换、修补,再给轮胎组装回去”,这活儿太累,工人们都不愿接手这个工作。

“赵彦龙能吃苦,肯干活!让他试试呗!”工友推荐道,厂长也对这个东北汉子印象不错。赵彦龙是个实诚汉子,想着“机修工身上不也总粘油嘛,干啥不都一样”,于是他在2006年转岗成了轮胎工,开始了他对轮胎10多年的琢磨。

轮胎工是个力气活,也是一个精细的工种。西丽车队有6条线路,300台车。每个轮胎要建卡,相当于轮胎档案。车队有个轮胎卡架专门摆放轮胎卡片。每条线路挂上一溜卡片,一台车有6个轮胎,300台车就是1800张轮胎卡片。

“为啥同牌同款的轮胎,有的用了10个月才报废,有的六七个月就不行了呢?其中是什么缘由?又该怎么解决?”普通轮胎工可能没有留意这些细节,赵彦龙却上了心,他将异常报废的轮胎卡片都积累起来,这些卡片成了他观察的对象,思考的素材。

除了收集卡片,赵彦龙还将异常轮胎状况用文字记录下来,努力寻找原因。在他看来,轮胎是一个汽车终端,就像中医学通过人体脉象诊断身体疾病一样,汽车内部系统的病症会在轮胎上体现出来。

收获

收集上千张轮胎卡片

自学日语翻译日文修车资料

随着时间的积累,赵彦龙现在积累的轮胎卡片已有1000多张,撰写总结的轮胎材料超过8万字,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轮胎修理知识体系。

有一天,319路一台公交车的司机突然跑来修车,需要换一个前轮。赵彦龙通过查看轮胎卡片,了解到车子是2个月前刚换的新轮胎。他用千斤顶支起了车辆,做了检查后,立即判断车辆轮胎的转向节出了问题,主销和衬套肯定磨损,建议予以更换。“可以更换新轮胎,但是问题得解决,不然换了新轮胎,一个月后还得继续再换。”他对维修厂的工友说道。大家拆了一看,果然转向节出了问题,磨得超限了。工友乐了,竖起大拇指夸道:“太神了!”

除了总结经验外,赵彦龙还积极寻求专业书籍的帮助。可惜国内对于轮胎维修的书籍太少了。

2010年,赵彦龙被调整到东部公司四分公司一车队修理车间。一年后,他在罗湖书城发现了一本日文原版的日本汽车字典。这在市面上非常少见,他如获至宝,花了70多元捧回家中仔细研读,里面一些关于轮胎异常症状的知识点,令他茅塞顿开。

赵彦龙抱着求知若渴的心情,凭借着几年前偶尔学习到的一点日语知识,努力查看日文资料,通过网络查看一些日文网站,寻求汽车维修的有用信息。近几年,赵彦龙努力加强日语学习,结合在汽车维修实践的经验,目前已经翻译了近万字日文汽车维修的资料。

随着赵彦龙对客车轮胎的思考更加细化和丰富,他决定动笔了。在一掌宽一拃长的6本作废了的清单本上,他将自己的问题与结论,落于纸面。“刚开始写得比较粗糙,后来不断整理概括,”赵彦龙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最终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初步命名为《客车轮胎异常磨损的成因分析和有效对策》,字数超过4万字。

据了解,经过应用推广,赵彦龙所负责的公交线路上,轮胎耗损量最低,每年节余轮胎费用都在10万元以上。2016年8月份,东部公交组织内部员工开展技术讲师试讲活动。赵彦龙将轮胎维修的心得浓缩成为1000多字的汇报材料。在集团总部现场一试讲,台下反响热烈,他立即成为了公司公认的牛人。去年,赵彦龙还被评选为龙岗区第八届“双十佳文明公交服务之星”,获得了公司和行业的认可。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