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港珠澳大桥:最后12米“海底穿针”有多难?

2017-04-25 来源:南方+

  高风险:临时止水30天,工人与时间赛跑

  “止水是隧道的生命线。”高纪兵说,最终接头锲入水下接头处后,两侧的顶推系统将止水带顶出压缩,以保证接头临时止水,而且必须“滴水不漏”。

  在最终接头的两侧,将设置三道临时止水带:GINA止水带、M型止水带和LIP止水带。高纪兵介绍,GINA止水带以往都用作永久止水,靠的是海水本身的压力,而这一次使用的是千斤顶顶推,这在实践中是第一次使用;M型止水带和LIP止水带则是第一次用在沉管隧道上,毫无经验可借鉴。而任何一道止水带出现事故,都可能造成工程失败。

  临时止水更大的风险还在于千斤顶的保压。最终接头的钢结构内藏了27个千斤顶,它们必须同步将接头内的小梁顶出,每个点均匀压缩7厘米,如果低于警戒线4厘米,止水就将失效。

  然而,最大的风险在于钢接头的焊接。钢接头是连接最终接头与两侧沉管的永久性结构,沉管隧道永久止水靠的是这道钢板。此前的三道临时止水都只是为钢接头的焊接创造一个安全的干施工环境。高纪兵说,千斤顶保压的临时止水环境能够提供的安全期限只有30天,必须越快越好。

  30天,工人们必须与千斤顶抢时间。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在深海的环境下作业,他们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高纪兵说,不仅风险高,作业环境也很恶劣。焊接钢接头的作业空间只有80厘米,四面墙、几百公斤一块的钢板全要靠人工完成,设备无法进入。焊接还会导致空气混浊,但为了尽快完成,又必须让尽可能多的工人进入操作。

  【记者】梁涵 袁佩如

编辑:林玟珊